商会动态

主页 > 商会动态 > 商会动态

中国入境新规:所有外国人入境要按指纹!

据中国公安部官网2月9日发布的消息,为加强出入境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有关规定,经国务院批准,公安部决定对1470岁入境外国人留存指纹等人体生物识别信息。不过持外交护照或有对等互惠安排等情形的外国人可以免留指纹。

这一新规定将从210日起在深圳国际机场等口岸开始试点,随后将陆续在全国推广实施。

 

中国已从2013年开始,实行公民身份证留取指纹的做法。2010年推出的新版电子护照,也具有储存生物识别数据功能。

 

20137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规定:"经国务院批准,公安部、外交部根据出入境管理的需要,可以对留存出境入境人员的指纹等人体生物识别信息作出规定。"

 

中国官方称,随着改革开放深入,近年来外国人入出境人数猛增。仅在2016年,外国人入出境高达7,600多万人次,其中来自三个国家的人最多,分别为韩国、日本和美国。公安部早前发布的公告说,留存出境入境人员的生物识别信息是加强出入境管理的重要举措,并称目前国际上已有多个国家实施这一措施。

 

公安部的公告称,入境外国人如果符合以下情形,可以免留指纹:

 

1.持外交护照或持中国外交、礼遇签证的人员,但有对等安排的国家人员除外; 

 

2.根据双边协议或互惠安排,互相给予免留指纹安排的人员;    

 

3.按照公安部有关规定,给予集中办理入境手续便利的外国副部级(含)以上官员及

  其所率领的代表团成员;    

 

4.十指指纹均残缺或十枚指纹均无法留存的人员;    

 

5.特殊情况下,经公安部同意免予留存指纹的人员。    

 

按手印+刷脸

生物识别信息除指纹外,还包括面相、虹膜等人体特有的生理特征。经过数据化上述信息,储存在电脑芯片或条形码中,并以此制作护照或签证。在海关入关时,边检人员只需在机器上扫描一下,就能迅速读取个人体貌数据,将其与入境者现场的指纹及面部扫描对照,即可确定是否为持证人。

这一技术应用于个人证件首先是为了防止伪造。"9·11"事件则加速了生物识别技术在出入境证件上的应用。各国一方面纷纷在本国公民的护照中增加面相、指纹信息,实行电子护照,以提高证件的防伪能力。

 

另一方面,要求外国人在申请签证或入出境时留取指纹,实行生物识别签证,以防止外国人变造身份和伪造签证。包括美国、日本、台湾在内的许多国家以及申根国家都已经在入境检查中实施生物识别信息的核实。

 

美国从2004年秋开始,对所有年龄在14岁至79岁的非美国公民,在其申请签证或抵达美国主要入境口岸的时候,都对他们的生物特征信息(数字指纹和照片)进行采集。录入的指纹从一开始的二指增加到后来的十指。

 

20161月起,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还增设面部比较生物识别系统,以确认入境旅客与所持护照一致。该系统用于首次持免签护照的旅客以及持有电子护照的美国公民。出于个人数据保护的考虑,除非特殊需要,所采集的图像信息将删除。

 

包括欧盟26个国家的申根区,自201510月起也开始对签证申请人采集生物识别数据。12岁以上的申请人在首次申请申根签证时必须亲自递交签证申请。签证受理中心或使领馆签证处会采集申请人的十指指纹,并为其拍摄一张数码照片。

 

 

申请者的上述数据被保存到签证信息系统里。在入境申根国家时,边检部门借助签证信息系统审核及准确核实旅行者的身份。申根成员国德国的外交部称,这些数据被签证信息系统收录后受到保护,并且会受到欧盟严格的数据保护条例监管。

Copyright © 2016 哥伦比亚福建总商会 版权所有   开发维护:百维科技.
.